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业,平均每天都要面临六七场生离死别;
这也是一个普通的职业,下班后步行到公交车站的路上要一直练习笑……
常人,一年里参加的葬礼场次,伸出一只手都能数过来;可他们一年要主持2000多场葬礼,在2000多人的生命里穿梭。
他们就是被称为主持界最特殊的葬礼主持人。
工作中
从不微笑,从不说“你好”,
从不说“再见”
工作特殊
不能说你好不能说再见
自从两年前当上了葬礼主持人,32岁的郭晓娜生活被截成了“两半”。一半是特殊,一半是平常。
早上6时25分,郭晓娜打开“百合告别厅”的门,熟练地打开了灯,“现在天亮得早了,要是冬天要打开手机照亮。”365天,每天必须在6时30分前到岗,换工作服、检查设备、核对逝者资料等,准备时间半小时。
“烛光熠熠,象征着您留给人间的爱与温暖,直到永远……”早7时,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,郭晓娜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,站在送别台上,朗诵悼文,为一位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长者,主持人生最后的送别。
仪式结束后,逝者的长子对郭晓娜说:“我觉得你比我更了解我父亲,谢谢你!”说完,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像郭晓娜这样的葬礼主持人,西华苑现在共有4位。谈到这份工作,他们从不用“特殊”这个词,只是说有些“不能”:工作中从不说“你好”、不说“再见”、从不微笑、从不主动与人握手……
每位葬礼主持人平均每天主持葬礼大约在7场左右,与起早、恐惧相比,更难克制的是悲伤的氛围,眼前耳边充斥的是低声啜泣、号啕大哭、甚至扑上来不让工作人员推走遗体……
动容到心疼
最见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
有人说,葬礼主持人都“泪窝”深,不容易流泪,见过太多的死亡,非常坚强。
可他们中的每一员,都有让自己印象深刻、动容到心很疼的葬礼。
人到中年的葬礼主持人姜锐,最见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,常人都以为那样的场景一定是父母长辈哭得死去活来,可事实上却是,逝者的父母在现场“整个人都傻掉了”,眼泪也流干了,就是那样站在那儿,眼神空空。
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,在父母家的客厅里留下一句“爸妈你们要好好的”后,纵身跳下12楼……看着年过古稀的老父亲,喃喃地对躺在棺中的儿子说“爸都拽着你的脚了,可怎么就没抓住呢,怎么就拦不住你跳下呢!”时,姜锐的眼泪打湿了主持稿。
同样,郭晓娜心里也有着一次难以忘记的主持。10岁的小男孩因病去世,葬礼的告别席上站满了他的长辈亲人。鲜艳的太阳花代替了黄菊、《亲亲我的宝贝》代替了哀乐,也是孩子妈妈的郭晓娜,看着眼前棺中躺着的那小小的遗体旁摆放着奥特曼时,将孩子妈妈写的信作为悼词,念给天堂里的宝贝和在场亲属……
摘要:谈到这份工作,他们从不用“特殊”这个词,只是说有些“不能”:工作中从不说“你好”、不说“再见”、从不微笑、从不主动与人握手……每位葬礼主持人平均每天主持葬礼大约在7场左右,与起早、恐惧相比,更难克制的是悲伤的氛围,眼前耳边充斥的是低声啜泣、号啕大哭、甚至扑上来不让工作人员推走遗体……
生活中
喜欢腻家人,喜欢热闹聚会,
喜欢鲜艳的色彩
避免忌讳
不经同意不参加亲朋婚礼
“尽管你们的工作很重要,但作为家长,如果让我选择,我不会让我的孩子选择与遗体打交道,选择与死亡天天见面。”一位逝者家属在葬礼结束时,说得既真挚又坦白。
与辛苦、工作环境不理想相比,让他们更觉苦涩的是不被理解,甚至是“嫌弃”。
张喜梅穿着制服、戴着名牌,穿过西华苑大厅时,站得毫无缝隙的人群会自动闪出一条正好能容她通过的“通道”,大家都不愿与她发生身体接触。姜锐下班走出单位打车,开车的师傅知道她在“这里”工作后,一路没说话,到达目的地后,连接过20元钱都用拇指和食指捏着钱角,“唰”一下拿过来。
“其实我们很自觉,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动回避。”张喜梅说,亲朋的婚礼除非人家“一请再请”,并且一再表示“没那么多说道”,否则都是“钱到人不去”。
郭晓娜6岁的女儿会告诉幼儿园小朋友,自己妈妈是“念悼词”的;姜锐15岁的女儿会在填母亲单位职业那栏写上“民政部门”……
生活很丰富
回家的路上还在练习微笑
姜锐很爱漂亮,为保持体形几乎不吃主食,眉毛修得很整齐,妆化得很精致,可她却从来不涂口红,那是对逝者的不敬。她的主持台下有个小包,小包里放着两瓶矿泉水、几块独立包装的糕点、各种口味的糖和巧克力、一盒清凉油……这是她私人定制的“急救包”,因为参加葬礼的人容易因悲伤过度发生低血糖、昏厥。
每天经历着别人的生死,总感觉像活了一百辈子,体验了百味人生。他们说很感谢这份工作,一场葬礼浓缩了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,每一段故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养分。
“妈妈你怎么不会笑了。”女儿的话,让郭晓娜发现自己工作中板起的脸不会笑了,于是每天从单位到公交车站20分钟的路,她一边走一边自己练习笑。
在姜锐的衣柜里,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黑色,可却有上百条鲜艳的花围巾。“到单位摘下围巾,下班戴上围巾。”姜锐喜欢让生活里多些色彩,新鲜的色彩让她觉得生活真好!
他们说干这行,会有好多共性:孝顺、愿意腻家人、喜欢热闹、喜欢聚会、喜欢喝上两杯,很少有人会抑郁,相反大多都很开朗,不会计较太多,从死亡的角度看向生命,就会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。